社交平台上,直播带货看似繁荣,实则泡沫庞大。众多商家提供直播数据服务,背后却是面子工程、KPI考核和金钱利益的驱使。这种虚假的繁荣让人深感忧虑。
直播数据业务商家泛滥
淘宝上搜索时,能轻易发现众多提供直播数据服务的商家。这种情况并非特例,其他社交平台,比如抖音、快手,周边也有不少此类商家。这些商家的存在揭示了直播数据造假有着相当的市场需求。在这个市场里,部分商家已经意识到在快手和抖音刷数据容易暴露,于是转而选择在淘宝直播等平台接单。这一现象暴露了直播行业数据造假的普遍性和不平衡性。同时,这也说明了不同平台监管力度的差异,使得商家在平台选择上存在不同。
MCN结构的角色
MCN机构在直播视频领域的流量买方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。然而,这也意味着它们在流量造假事件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。在实际的行业操作中,部分MCN机构可能因追求利益,如提升旗下网红的知名度或增强推广效果,而参与其中。即便它们并未亲自操盘,却可能对网红不正常的抽成模式采取默认态度。比如,某位头部网红的抽成并非依据实际成交额,而是下单量,这种不合理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流量造假的蔓延。
网红不合理的抽成方式
某头部网红在直播服装品牌时,通过消费者将商品加入购物车来结算抽成。这种行为给造假提供了动力,只要有人帮忙刷单,无论消费者是否真正购买,网红都能从中获利。这显然是一种不健康的盈利方式。在直播市场里,这种依赖虚假数据获利的行为会扰乱市场秩序,对于那些诚信经营、依赖真实数据盈利的网红或商家来说,显得极为不公平。更严重的是,这种行为还会让消费者逐渐对直播带货失去信任。
虚假流量的来源
虚假流量中,有一部分源于低价劳动力刷单,然而,大部分却是由机器程序所产生。为了赚取微薄收入,打工者可能参与刷单,而机器程序则能大量生成虚假数据。在早期电商平台上,刷单者只需在一台电脑上切换账号即可,这种简单易被察觉的方法现已不多见。随着技术的进步,尽管平台在加强风险控制,但制造虚假流量的手法也在不断进化,无论是隐蔽性还是数量都有所提升。
平台风控的问题
在技术攻防领域,并非所有平台都乐意提升风险控制能力。以2017年爱奇艺数据造假事件为例,就有公司专为视频网站提供刷量服务。平台之所以不重视风控,一方面是因为追踪成本高昂,另一方面,或许还与平台内部的一些利益考量有关。尽管理论上平台可以对某些数据,如点击数据,进行控制,但实际追踪用户身份的成本极高,而且平台往往无暇顾及漏洞,这就给造假者留下了可乘之机。因此,流量造假现象始终难以得到有效遏制。
造假的危害与后果
流量造假首先是对消费者的欺诈行为。消费者面对那些虚假的繁荣数据,误以为产品确实受到广泛欢迎,却可能最终买到与期望不符的商品。而那些诚信经营的商家,尽管依靠真实数据,却无法获得相应的流量和收益,这会逐渐让他们失去信心。从直播行业的长远发展来看,虚假流量的存在会破坏行业环境,导致整个行业陷入信任危机。
了解到直播流量造假背后诸多问题,我们该如何彻底解决这一现象?期待大家为这篇文章点赞、转发,更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见解。